法治观察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苑 >> 内容

1950年代的劳教日记

时间:2014/9/4 19:42:40 点击:

  核心提示: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 1955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明确指出对于不够判刑而政治上又不适宜继续留用,放到社会上又会增加失业的反革命分子、坏分子,采取与劳...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
       1955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明确指出对于“不够判刑而政治上又不适宜继续留用,放到社会上又会增加失业”的“反革命分子”、“坏分子”,采取与劳动改造不同的处理方式:“让他们集中起来,但不完全失去自由,替国家做工,由政府发给一定的工资”。这种新的处置方式是劳动教养制度的雏形。1957年8月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八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依法确立了劳动教养制度。
       笔者从一位收藏家处借阅到一位劳教人员的两册日记,日记时间为1956年11月到1958年8月,正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形成的时期。劳教制度创建的资料甚多,但劳教人员的日记则鲜见披露。这两册出自一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之手的日记,披露了那个时代一个劳教人员的所见所想。
 
       文艺生活
 
       日记作者为张振华(化名)。从日记中得知,他1927年生,1944年参加游击队,1946年入党,新中国成立后在某省城的机关工作,未婚。1955年,各级党政军和群众团体开始了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运动。11月,张振华被所属机关审查,并于1956年7月2日被送到省劳教处,开始了至少两年的劳教生涯。
       劳教期间,他多次向上申诉都没有结果。据赵秉志主编的《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检讨与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一书资料显示,在整个“肃反运动”期间,被发现和清理出来的“反革命分子”、“坏分子”以及“反革命嫌疑分子”有数万人。张振华便是其中之一。
       劳教期间,每个月的第二天,他都在日记里纪念自己被劳教的新的一个周月。日记开始于1956年11月2日,是他劳教的第四个月。日记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是来处生活的第四周月。我最关心的不是什么时候才能离开劳动教养处,而是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我的党组织生活!如果我还能被党信任的话,任何考验(我)都会经受得起。凭党性和良心去生活和斗争吧!”事实也是如此,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纪律来要求自己。
       按规定,劳动教养人员“有一定的行动自由”。1956年11月29日,劳教处宣布《假日外出暂行规则》,允许劳教人员可以外出或回家团聚。张振华有文化,且积极配合管理部门,劳教处对他的管控更为宽松。他可以外出活动,收信和寄信不受限制。
       最初,省劳教处让他在劳教处文艺中队工作。当时的劳教处常放电影,他在日记里多次提及看过的电影,主要是国产与苏联、东欧的影片,如《前程似锦》、《生活的第一课》、《黄花岑》、《收获》、《虎穴追踪》等,有时一晚上演好几部。他喜欢看电影,不时做些评价或者摘录其中的话。1956年11月17日,他的《虎穴追踪》观后感是:“这次‘肃反运动’虽然打到自己头上,也应该看到国家和人民在大事上的成就。没有自己的得失!”
       12月29日,他看了意大利电影《橄榄树下无和平》:“电影很好,启发性很大。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能演出这样的一部有意义的进步电影可真不容易啊。”他还用电影安慰自己:“电影(指苏联电影《没有说完的故事》)太好了,太激动人心,我要说些什么好呢?我懂得了真正的生活,是的,不管多么困难,应该像电影中的那个‘造船家’那样顽强地生活和斗争下去!!振华,你从来没有害怕过生活征途上的波折,为什么你不能在可怕的情绪中战胜那种对待生活灰色的情感呢?”(1957年3月3日)
  劳动活动
 
       当时,劳动教养的一个普遍做法是将劳教者下放到农村劳动,张振华也不例外。1956年12月7日,他被任命为劳教处的一个大组长,他兴奋地写道:“宣布了振华当大组长。不能找理由拒绝,因为这是党的工作,即使是劳教生活也应该尽一切能力负担起来——协助行政干部把生活搞好。这是最具体没有的党所给予的任务了。”
       没多久,他下乡支援农民春耕,工作包括担土、筑堤等。他在日记里详细记录了如何带领自己的组跟其他组展开劳动竞赛,争夺劳动红旗。活动结束以后,劳教处对他评价不错,认为他“劳动情绪一贯饱满,积极肯干”。他很高兴地把全部评语抄到了日记里,说:“自己总算没有在火热朝天的支持春耕活动中浪费和虚度了一分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不过,因为身为组长,他也面临着身份上的尴尬:一方面,他是劳教人员;另一方面,他又要管理其他劳教人员。这种尴尬不时给他带来痛苦。1956年12月1日,大概是有个别劳教人员说他是“叛徒”,他在日记里愤怒大骂:“流氓地主分子,生活会告诉人们谁是工人阶级的叛徒的!”下乡支援春耕期间,他还遇到了以前的朋友,朋友热情地邀请他到家做客,他不敢去,也不敢透露自己已经是劳教人员。
       没多久,他又被派到收容队去收容其他劳教人员,遣送他们下农场进行劳动教养。1957年9月3日,他负责了第一次接收任务,记录如下:“共来了43名,女的6名。这几十人当中情形是这样的:衣服破烂不堪,长头发。有的只穿裤衩,被子啥都没有。这批人走进宿舍不到5分钟,整个宿舍都臭气冲天,味道难闻。据初步了解,成分有:医生、流氓、走私犯、妓女、反社会主义坏分子……应有尽有,管理这批人看来是相当困难的,但有领导有组织在支持,相信一定能够把他们驯服。”接受工作不容易做,这次接受工作就出现了逃跑事件,幸好发现得及时才没出乱子。为此,张振华专门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上级领导,后来还自己总结了接收劳教人员的8条经验。
       据《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检讨与改革》一书资料显示,从创建劳动教养制度到1957年“反右”之前,被劳教的人数,全国不足1万,但是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之后,猛增为数十万人。当时,劳动教养被当作处理右派的主要手段。
       这种影响,张振华的日记也有体现。1957年11月30日,张振华写道:“今天上午走(指遣送下农场劳动)了30人。在22号的那天,也走了20人。前后合计,11月份已经走了97人。这个月送走的人是比10月份少了一些。按规律说,是合乎逻辑的,不能理解为越送越多的。肯定地说,12月份送走的可能比11月份还要少点。如果多,也多不了多少。原因是在社会清除的坏分子毕竟会日益减少的。当然,这是指浮面的坏分子,而隐藏在社会各个角落的坏分子目前正在搜索出来,如果按总数目来计算,肯定地说,尚差得远,未达到10%。具体地说,尚有捌仟任务要努力。这个数据有它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党是根据现实的社会条件估计出来的。××市人口约160万,九千坏人的数目需要劳动教养是符合现实的,也即是说十七人当中有一个人要被劳动教养。对于某市这样的一个沿海大城是现实的。同时,实际上也从犯罪人群中相对地减少了一部分……只要及时收容教养,社会的治安就显著好转,同时也很好地制止了盲目流入城市的不安于农村生产的分子。”
在等待释放中煎熬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检讨与改革》一书指出,1957年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对规范我国劳教制度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它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劳教期限,因而存在一个劳教期限不易判断的弊端:到底何时劳教结束,劳教者自己心里没谱。
       张振华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他见跟他同时劳教的人一批一批回原单位去了,自己劳教的结束却遥遥无期,内心备受煎熬。1956年12月31日,他写道:“今天是1956年最末的一个小时了。回忆过去一年真不想做人,活了廿九个年头也没有这样痛苦过。”
       张振华之所以写日记,一个作用就是慰藉自己、鼓舞信心。日记里每写到激动的时候,他都是直呼自己全名,说“张振华,你要如何如何”。不过,他慰藉自己的理由和语言是时代性的,字里行间流露出革命文化对革命知识分子的影响。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共产党员要“慎独”的强调——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予落难的张振华很强的慰藉。
       1956年11月18日,他写道:“下午把《论修养》第46页读了好几扁(遍)。越读越觉得有道理。唉,人就是越活越懂事啦,不能老像蜗牛那样生活,应该跑步!”日记多次提及“慎独”:“每时每刻都要记住,你虽然是被开除了的人。正是这样,你就更加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在人海里保持革命的慎独。”(1957年2月10日)“越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我要警惕自己,慎独是对现实坚持革命的基础,为人类最伟大的事业共产主义而奋斗。(1957年5月4日)
       不过,随着劳教时间从4个月拖到24个月,张振华的痛苦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慰藉自己。以前,他忙于革命,不想家,现在被“清除”出革命队伍后,他越来越想家,在日记本上连续写了两次“每逢佳节倍思亲”。1958年1月9日,他痛苦得不想活了:“振华呵,你死去了吧!在党的事业中也许永远不会有你的一份了。不管你如何的憧憬着未来,人们是不会理解你的。”这篇日记打了个叉,显然是后来不满意自己一时的消沉情绪。
       但半年后,他又写道:“我哭了,我内心在绞痛。有谁能知道和了解我呢?如果(我)有确实对党和革命不住的事。我希望同志们在经过这次处分和惩罚之后原谅我……革命是我的终身事业,但当革命不要我后,我还活着干吗……党啊,请给我‘免罪’吧。”
       1958年2月21日,在长期的痛苦与抑郁之后,张振华突然暴发脑膜炎,昏迷5天,最后被医生抢救过来。痊愈后,他四肢无力,脑袋昏沉沉,但他很顽强,在2月27日的日记里写道:“不能这样休息,一定要工作,多做点轻的和不伤脑筋的活还是可以的……最好应当咬紧牙关顶住它,这样会减少别人的许多麻烦。”
       张振华的日记截止到1958年8月7日,仍在劳教之中。不知道他最终的命运如何,要活到今天的话,他应该是86岁的老人了。

作者:杨志 来源:法治周末
  • 上一篇:三姑六婆:你知道是谁吗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 大名:
    • 内容:
    评论列表
    本类推荐
    • 没有
  • 关于我们 | 系统介绍 | 使用说明 | 联系我们
  • 法治观察网(www.fzgc.top)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gfzbs@126.com 站长QQ:773977605 京ICP备88888888号
  •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