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观察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论谈 >> 内容

舆论监督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

时间:2018/8/20 8:22:08 点击:

  核心提示: “媒体是来帮忙的”“为监督营造良好氛围”“舆论监督不等于负面报道”,近段时间,许多省市发声力挺舆论监督。从一把手主持座谈会主动求监督,到专门成立促进小组与媒体打配合,不怕揭短的鲜明导向,闻过则喜的务实姿态,让人眼前一亮。   舆论监督不是洪水猛兽,各级政府的表态与行动,恰是对媒体作用的再次确认。...

    “媒体是来帮忙的”“为监督营造良好氛围”“舆论监督不等于负面报道”,近段时间,许多省市发声力挺舆论监督。从一把手主持座谈会主动求监督,到专门成立促进小组与媒体打配合,不怕揭短的鲜明导向,闻过则喜的务实姿态,让人眼前一亮。

  舆论监督不是洪水猛兽,各级政府的表态与行动,恰是对媒体作用的再次确认。关于舆论监督,相关论述不胜枚举,这其中,观察媒体的初衷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不同于西方媒体,中国媒体的监督报道目的不是“扒粪”“泼污”“猎奇”,而是站在建设性立场上,发现问题、促进解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些人将“传媒”视为“传霉”,认为监督报道就是没事挑事、有事拱火,正是错判了媒体的出发点。必须明确,问题在先、报道在后,问题不会因为媒体的沉默而消失,监督报道意在引起党和政府关注,将问题解决推上快车道。说白了,舆论监督不是捅“马蜂窝”,而是要安全摘掉“马蜂窝”。

  重视舆论监督的社会共识不断被加深,无疑是件大好事,但媒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今日中国,社会多元、矛盾多发,正如学者所慨叹,我们遭遇了一个“问题的时代”——从大都市的城市病到小乡村的空心化,从“入托难、入园难”到“舌尖上的安全”,大事小情个个惹人心忧,可哪个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更不是三下五除二就能解决的。当这些难题投射到个体生活,就会催生出源源不断的新闻事件。如何揭露问题、拿捏分寸,考验着媒体监督报道的智慧。如果说有什么执简驭繁的抓手,那可能就是回归舆论监督的初心:发现问题、促进解决。

  具体来说,媒体要有问题意识,也要有大局意识,敏感地发现问题、犀利地追问原因是必须,但不能“只让问题遮望眼”,忽略了有关部门日拱一卒的付出;要有批判精神,也要有建设心态,做个“键盘侠”很简单,一句“这个社会怎么了”便会有无数附和者,可这于解决问题何益?就拿医患冲突、城市拆违等敏感问题来说,如果一味去做渲染情绪、博取眼球的报道,除了收割流量,对问题实际解决无所助益,反而可能挑起更多矛盾对立。媒体扮演的应是“黏合剂”,而非“助燃剂”,不逞一时之勇,不图一时之快,而应本着解决问题的初衷,科学监督、准确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

  社会善治离不开舆论监督,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有机互动可以实现“1+1>2”的效果。眼下,政府部门、单位企业大多能认识到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但每每碰到具体问题,总有现实利益的纠结。摆脱“叶公好龙”心态,完善相关制度,促成“曝光-回应-解决”的良性循环,不失为有益尝试。未来,各方面还要不断磨合、动态调整。期盼全社会“深淘滩,低作堰”,让舆论监督照亮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晁星)

作者:晁星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 大名:
  • 内容:
评论列表
  • 关于我们 | 系统介绍 | 使用说明 | 联系我们
  • 法治观察网(www.fzgc.top)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zgfzbs@126.com 站长QQ:773977605 京ICP备88888888号
  • Powered by 法治观察网